字裡藏醫  

 

作者:徐文兵 醫師

 

 ※ 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,請支持購買正版。 

「肌」和「肉」是近義詞,不是同義詞。《黃帝內經》開篇《上古天真論》有這麼一段話:「黃帝曰:余聞上古有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陰陽,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壽敝天地,無有終時,此其道生。」既然說「肌肉若一」,說明「肌」和「肉」非一。

 

道家的哲學不僅注重物質本身,更關心物質的運動狀態。因為本質相同的物質,會因為運動速度、方向的不同,表現出不同的狀態、結構。所以古人造出不同的字來描述處在不同狀態下的同一物質。

 

同樣是人,活體叫身,死了就叫屍。同樣是花,初生曰蕾,未綻曰苞,盛開曰華,凋落曰謝。同樣都是由碳元素構成,金剛石和石墨就有本質的區別。同樣是水,遇寒凝固的叫冰,遇熱液化流動的叫水,過熱蒸騰的叫汽。雖然同為一江水,但是在三峽不同的位段,緩急不同,因此蘊涵的能量「氣」就不同,沏出的茶也不同,所以就有了王安石三難蘇學士的故事。普通人飲水只關心物質層面上的東西,比如微量元素、酸鹼度,古人則關心水中蘊涵的能量,是靜止不動的一潭死水,抑或波瀾不起的井水,還是奔騰踴躍的泉水,或是連綿不絕的長流水,其內在性質不盡相同,所以在煎煮中藥時用水就特別講究。比如甘瀾水,也稱為勞水、揚泛水、甘爛水,是用勺或瓢等物將盛器中的水揚起千萬遍,等盛器中的水出現大量的小水珠時才成。古人認為水本來的性質是陰寒重濁,揚過之後,水的性質就會有所變化,變得陽動甘清輕,因此用這樣的水煎藥就有著特殊的效果。《金匱要略》指出,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發汗後,臍下悸者,欲作奔豚之症。《靈樞·邪客》說,半夏秫米湯治療陽盛于外、陰虛于內、陽不入陰的目不瞑症,用甘瀾水煎藥,則是取其引陽入陰之功效。

 

「肉」的內涵要廣泛一些,不光指動物的肌肉組織,也泛指蔬菜、瓜果、初生樹木的皮下肥厚的纖維組織。《齊民要術·種竹》:「取筍肉五六寸者。」常用的中藥龍眼肉、山萸肉就是取其皮殼裡、果核外的果肉。另外古代祭祀用的玉璧,形狀像一個中間有圓孔的圓盤,兩個同心圓中間的玉體也被稱為肉,大概和古人認為神以玉為食有關。

 

先秦時期,「肌」表示人的肉,「肉」表示禽獸的肉。《說文》段注:「胾(注音:ㄗˋ),大臠也。謂鳥獸之肉……人曰肌,鳥獸曰肉。」《漢書·魏相丙吉傳》:「介之推割肌以存君。」講的就是春秋時期介子推跟著晉公子重耳逃難,在沒飯吃的時候,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煮了給重耳吃。

 

後世「肌」、「肉」混用,都可用於人。「肉」的使用範圍仍然廣泛,幾乎泛指人的所有軟組織。「肉」也就是「月」,成為了一個偏旁部首,所有涉及到人體組織的字,都要使用它。

 

除此以外,「肉」還作形容詞和副詞使用。形容質地柔軟、性情柔順、行為懦弱,比如「肉瓤兒的西瓜」。有人開車反應慢、動作遲緩,常常被稱為「肉」、「真肉」、「肉得慌」、「做事真肉」。做事猶豫不決、拖泥帶水的人,也被稱為「肉脾氣」、「肉蛋」、「肉頭」。也就是說「肉」是「剛硬」的反義詞。

 

明白了「肉」的這層含義,就不難理解「肌」和「肉」的區別了。簡單地說,肌就是繃緊、剛硬、發力的肉,肉就是鬆弛、放鬆、柔軟的肌。

 

文武之道,一張一弛。肌肉也是如此。很多人由於長期、過度使肌肉處於緊張狀態,導致柔軟的肉先是成為繃緊的肌,久而僵硬,進而出現纖維化、條索狀,嚴重的還會壓迫神經、牽引關節。這些人即便是在身體休息、睡眠的時候,肌肉也是僵硬緊繃的,難以放鬆,影響心理、情緒、精神,出現緊張、焦慮、失眠。國外風行的所謂健美運動,不論男女,通過特殊飲食和鍛煉,甚至服用藥物,練出一身疙瘩肉來,有形有棱,似乎很好看,其實是促進肌肉纖維化,加速死亡、衰老的不健康的運動。

 

長期暴飲暴食、飲食不節的人,使胃平滑肌抽搐、痙攣,出現難以癒合的黏膜潰瘍、萎縮,甚至生長息肉、癌瘤。在球場上奔跑過度的人出現的抽筋,也就是肌肉攣縮。服用春藥壯陽,導致陰莖長久充血,陽強不倒。這些都使本來柔軟、溫暖、生動活潑的肌肉,變成生冷堅硬的皮囊。這就是有肌無肉,是肌肉不一的一種表現,古人稱為肌痹或者死肌。

 

寒性凝滯,受寒以後的肌肉,會出現緊張、僵硬、疼痛,《傷寒論》專設了桂枝湯、葛根湯、芍藥甘草湯、乾薑甘草湯等「解肌」的方劑來治療。對於肌痹、死肌,一般採取活血化瘀、通絡散結的方法治療,《神農本草經》就記載了很多「去死肌」的藥物,比如白術、烏梅、蛇,等等。針刺、艾灸、按摩的效果比內服中藥效果更快一些,靜坐站樁也是輔助緩解緊張的有效方法。

 

與此相反,那些過於安逸、缺乏鍛煉運動的人會出現肌肉的鬆弛、無力甚至萎縮,尤其在一些癱瘓的病人身上比較常見,古人稱之為肉痿,也就是有肉無肌,弛而不張。陰莖不能勃起,或者舉而不堅,堅而不久,被稱為陽痿。這就是有肉無肌,是肌肉不一的另外一種表現。

 

服用補益氣血、升舉陽氣的中藥,加強消化和吸收功能,是治療萎廢的主要手段。配合現代醫學的康復鍛煉也是有效的方法。中醫的導氣引氣的方法,比如五禽戲、太極拳、八段錦、形意拳等,都有助於恢復元氣,通調氣血。

 

肌肉在放鬆的時候,經絡通暢,氣、意、神容易溝通,反應迅速,力由足起,氣由脊發,指尖發梢,纏綿持久,旋轉穿透,勁道極強,進可攻敵,驅疾治病,退可守身,化氣避邪。而在肌肉緊張的時候,氣血鬱閉,容易激發短暫暴力,傷人也傷自己,更談不上用巧。

 

返回到我們開始說的肌肉若一,其實就是肌肉張弛有度,剛柔相濟。歷代注家在解釋肌肉若一的時候,大多在耍滑頭,顧左右而言他,就是不說肌、肉有什麼不同。王冰引用莊子《逍遙遊》中的話解釋說:「肌膚若冰雪,綽約如處子。」其中「綽」就是舒緩的意思,「約」就是收緊約束的意思,「處子」是少女。老子說過:「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?」說的就是這種狀態。得道的真人,藐姑射之山的神人,都能保持肌肉的放鬆與緊張的和諧統一,收放自如,故稱肌肉若一。

 

老子曰:「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堅強。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堅強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」引用在此,全當「肌肉」 的一個注腳。

 ※ 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書,請支持購買正版。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ang2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