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脈八穴九宮八卦對應表
奇經八脈:任脈,督脈,衝脈,帶脈,陰蹺,陽蹺,陰維,陽維。
八穴: 列缺,後溪,公孫,臨泣,照海,申脈,內關,外關。
八卦: 離卦,兌卦,乾卦,巽卦,坤卦,坎卦,艮卦,震卦。
九宮數: 九, 七, 六, 四, 二五, 一, 八, 三。
八法逐日干支代數
甲已辰戌丑未十,乙庚申酉九為期,
丁壬寅卯八成數,戊癸巳午七相宜,
丙辛亥子亦七數,逐日干支即得知。
八法臨時干支代數
甲己子午九宜用,乙庚丑未八無疑,
丙辛寅申七作數,丁壬卯酉六須知,
戊癸辰戌各有五,巳亥單加四共齊,
陽日除九陰除六,不及零余穴下推。
靈龜八法的應用
將日、時的干支代表的數,相加,得出4個數的和後,按陽日用9除,陰日用6除的公式,去除干支的和數,再按所得的餘數,找出所配的八卦穴。
公式: (日干+日支+時干+時支)÷9(陽日)或6(陰日)=(餘數)。
如,求甲子日子時的八法取穴,首先要知道甲子日子時的天干,甲子日,子時的天干,起於「甲」, 八法逐日干支代數,甲為10,子為7;八法臨時干支代數,甲為9,子亦為9。四數相,10+7+9+9=35。由於甲子日天干甲屬陽,故用9除,其餘數是8,8配內關穴,如果遇到陽日除盡無餘數時,當以9數為準,取列缺穴。例如甲子日戊辰時,其四個代數分別為10、7、5、5,四數相加為27,甲為陽日除以9,無餘數,則開列缺穴。又如乙丑日辛巳時,其四個代數分別為9、10、7、4,四數相加為30,乙丑日天干乙屬陰,故除以6,無餘數,以六數為準,則取公孫穴。
八法歌
坎一聯申脈,照海坤二五,震三屬外關,巽四臨泣數,
乾六是公孫,兌七後溪府,艮八系內關,離九列缺主。
八脈配八卦歌
乾屬公孫艮內關,巽臨震位外關還,
離居列缺坤照海,後溪兌坎申脈間,
補瀉浮沉分逆順,得時呼吸不為難,
相傳秘法神針法,萬病如拈立便安。
八脈交會八穴歌
公孫衝脈胃心胸,內關陰維下總同;
臨泣膽經連帶脈,陽維目銳外關逢;
後溪督脈內眥頸,申脈陽蹺絡亦通;
列缺任脈行肺系,陰蹺照海膈喉嚨。
經 屬 | 八穴 | 八脈 | 匯合部位 | 主治 |
足太陰脾經 | 公孫 | 衝脈 | 胃、心、胸 | 胃脘痛、腹脹、腸鳴、酒食積聚、便溏、吞酸噯氣 |
手厥陰心包經 | 內關 | 陰維 | 心悸、心煩、便血、心腹脹痛、腸鳴泄瀉 | |
手少陽三焦經 | 外關 | 陽維 | 目外眥、頰、頸、耳後、肩 | 肩臂疾患、耳疾、肢節腫痛、膝冷 |
足少陽膽經 | 臨泣 | 帶脈 | 肩頸疾患、目眩、偏頭痛、眼疾、手足中風、不舉、頭項眉棱骨痛 | |
手太陽小腸經 | 後谿 | 督脈 | 目內眥、頸耳、肩胛 | 頭痛、頸項痛、耳疾、手足拘孿、中風不語、肩背痛 |
足太陽膀胱經 | 申脈 | 陽蹻 | 肩周炎、目疾、腰背痛、惡風、自汗、頭痛 | |
手太陰肺經 | 列缺 | 任脈 | 胸膈、肺、喉嚨 | 頭痛、咽痛、咳喘、聲嘶、痔疾 |
足少陰腎經 | 照海 | 陰蹻 | 失眠、咽痛、聲嘶、小便淋澀、痔出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