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徐文兵 醫師
※ 這是一本很值得收藏的好書,請支持購買正版。 ※
現在人們都在說「健康」,還衍生出了「不健康」、「亞健康」等詞彙。大多數人模模糊糊知道健康就是好的意思,其他的就不予深究了。其實,仔細分析一下「健康」的含義,便能夠理解古人有關身體或者心理、精神的理念,也不至於將其只對譯成英語的health或healthy了。
「健」既是形聲字,又是會意字,發音與「建」相同,含義相近。「建」是動詞,是會意字,從廴(yJn;注音:ㄧㄣˇ ),有引出的意思;從聿,意為律。《說文》:「建,立朝律也。」後來引申為創造、設立。「建」的背後就是能力和能量,所以凡是用「建」加上其他偏旁組成的字,大多含有有力的意思,比如「腱」是堅韌有力的筋,腱子肉就是繃緊發力的肌肉;「犍」是力大無窮的公牛;「鍵」是金屬製作的堅固有力的關轄,固定門或者車軸,等等。
「健」從人從建,含義是有力的。《增韻》:「健,強有力也。」可以作形容詞,比如杜甫《兵車行》:「縱有健婦把鋤犁,禾生隴畝無東西。」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「健卒十人。」魯迅《悼楊銓》:「何期淚灑江南雨,又為斯民哭健兒。」
「健」也可以作副詞,含義是有力地,比如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,健步如飛、健在、健壯、健美、健碩等。「碩」是塊頭大,「健」是有力量。
在使動用法中,「健」可以作動詞,含義是「使之健」,也就是使之有力的意思。比如我們常說的健身、健體、健胃,等等。很多人胃腸蠕動呆滯緩慢,常常出現宿食不消、心下痞硬、口臭咽痛、噯腐吞酸的症狀,使用消食化積的藥物,或者予以點穴針刺,能夠使胃腸得氣有力,生動活潑起來,所以叫做「健胃」。力源于氣,有力者源於有氣。元氣足則神明健,穀氣足則體健。「健」的反義詞應該是「痿」或「廢」吧,蔫頭耷腦、垂頭喪氣、萎靡不振一類的。
當然「健」還有擅長的意思,比如健談、健忘。這裡就不是有力量的意思了。
「健」有個同義詞是「伉」,發音同「抗」。《說文》:「健,伉也。」「伉」有匹敵、抗衡、亢奮、有力的意思。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「子路性鄙,好勇力,志伉直。」意思是說,子路性情粗俗,好鬥逞能,有暴力傾向,志向高亢、執拗。再比如《漢書·宣帝紀》:「選郡國吏三百石,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。」《宋史》:「選軍中伉健者千人,令仁美領之,屢入敵境,戰有功。」「伉」、「健」同用,意思是堅強有力。想體會「伉健」的感覺,就去看看戰馬出征前不斷咆哮、跳躍、刨蹄的樣子,戰士衝鋒前嗷嗷叫,摩拳擦掌、躍躍欲試的樣子。
「伉健」顛倒過來就是「健伉」,歷史上也有這麼用的。《武經總要》:「義軍之守邊,最為健伉,習知山川道路,每蠻寇至,計遠近掩殺,官軍守險策應而已。」所以我懷疑今天說的「健康」,其實就是古代的「健伉」,也許是以訛傳訛,發音和字義都有了變化。
「康」的含義是五個方向的道路都通暢。《爾雅·釋宮》云:「一達謂之道路,二達謂之歧旁,三達謂之劇旁,四達謂之衢(注音:ㄑㄩˊ),五達謂之康,六達謂之莊,七達謂之劇驂(注音:ㄘㄢ),八達謂之崇期,九達謂之逵。」古人命名一路暢通為「道路」,一分為二有分岔叫做「歧」,十字路口通達四個方向叫做「衢」,通達五個方向就叫做「康」,通達六個方向叫做「莊」,通達九個方向叫做「逵」(馗;注音:ㄎㄨㄟˊ)。人們常說的「康莊大道」就是通達各個方向的道路。所以「康」的含義就是有路子,行得通。
俗話說:「要想富,先修路。」道路通暢了,物質和能量才可能交換、交流。各個方向的道路通暢了,才有更好的選擇的餘地,才能得到最有價值的交流,最終達到平衡。從治國來講也是如此。《漢書·宣帝紀》云「上下和洽,海內康平」,就是說官方和民間交流順暢,百姓之間也有多種管道交流、通商,這樣人心就平衡了。《釋名》:「康,昌也,昌盛也,車步並列並用之,言充盛也。」《諡法》中說:「淵源流通曰康,溫柔好樂曰康,安樂撫民曰康,合民安樂曰康。」
人的身體想維持正常的運轉也是如此。中醫認為人不僅有肉眼可見的血在脈管裡流動,還有一種無形的能量,也就是氣(炁),它在體內有蓄積、流動,這種流動是有規律的,有著各自的節奏、方向、時間。這種能量流動經過的路線稱之為「經絡」,大路為「經」,小徑為「絡」。人的先天之炁,由精化生,蓄積在丹田,流行運動在奇經八脈之中,最重要的任督二脈最終注於腦,營養神明。後天之氣起於中焦,由水穀化生,兼併呼吸之精氣,由肺而起,逐次按時行于十二正經,循環往復,並且散佈於三百六十五個小的絡脈之中,覆蓋滲透全身。
《靈樞·邪氣藏府病形》:「十二經脈,三百六十五絡,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。」如果經脈不通,或者絡脈不暢,人的氣血運行就會停滯,輕則出現疼痛,重則出現麻痹,久而成患,出現地方割據,也就是受中央(心神)節制的自我膨脹,形成癌瘤。
以任脈而言,上下交通,水火即濟稱為「泰」;而任脈鬱阻,上下隔絕不通,上熱下寒,稱為「痞」(否)。我們常說的「康泰」,就是人體的經絡上下交通,五路旁達的意思。而「康寧」就是經絡通暢,神魂得歸,能藏於心中的意思。
「康」的反義詞應該是「塞」、「阻」、「絕」、「斷」,反正就是不通。
總而言之,中國人對身體好,也就是健康的理念源于中醫的氣血理論,也就是說,氣足有力為健,經絡通暢順達為康。徒有氣而經絡不通,人會暴躁、疼痛,氣沖牛斗,血溢脈外,或出現登高而歌、棄衣而走的瘋狂也未可知。經絡通暢而無氣力者,就像缺乏營養的嬰兒一樣,難免夭折。心理、精神健康不但要有心氣、有動力,還要想得開、想得通。現在大多數神志病的患者,不是沒心氣,壓抑過度,喪失欲望,幹什麼都沒意思,包括活著,就是想不開,鑽牛角尖,一根筋,一條道走到黑。不是不健,就是不康。
想讓外國人明白中國的健康概念,恐怕難以找到相應的字詞達意,非得讓他們學習中醫理論不可了。
※ 這是一本很值得收藏的好書,請支持購買正版。 ※
留言列表